文件通知


尊敬的督查组各位领导:

  首先对您们莅临我市督查指导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对您们长期关心支持绵阳统计工作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绵阳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 机构、人员、经费落实到位,保障有力

  (一)组建机构。根据《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绵府办函〔2014〕264号) 文件精神,我市成立了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协调机制。县市区(园区、科学城办事处)、乡镇(街道)均建立了相应的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机构。

  (二)配强人员。市局印发了《关于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绵统计发〔2015〕17号),明确了全局各科室工作职责,并动员部门积极参与、配合调查工作。市、县两级共落实专业工作人员40余人,县、乡(镇)共选聘调查员及调查指导员400多人,为1%人口抽样调查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保障经费。全市按照国家、省局文件精神,按分级负担的原则,由各级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全市共落实调查经费246.15万元,为人口调查提供了财力保障。

  二、物资准备充分,状况良好
  3月17日,市统计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绵阳市1%人口抽样调查PDA设备准备工作的通知》(绵统计办函〔2015〕6号),以确保PDA设备在调查现场登记工作中正常使用。本次调查全市共配备250台PDA设备,230个充电宝和相关配套电子设备。同时各县市区、园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还自行准备了手电筒、入户小礼品以及摸底和入户调查中会用到的各种表式、致住户的一封信、海报宣传画、人口调查知识小册等。
  三、业务培训到位,确保内容不走样
  4月30日召开了全市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会议, 8月13日召开了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地图绘制培训会议,10月14日进行了入户前调查工作业务培训会(市局牵头,涪城区组织实施),通过培训学习,不仅及时传达了全国、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会议精神,安排布置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还使1%人口相关工作人员熟悉了解了1%人口调查抽样方案,熟练掌握了抽样框整理操作流程、1%人口调查社区表指标含意、培训调查小区划分细则、PDA的使用、数据处理平台的使用、入户调查的技巧和方法等各项业务知识。在10月14日最后一次业务培训会上,还拿出一个案例模拟真实入户调查,让大家现场进行了PDA试录入工作,在录入中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
  四、宣传动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10月16日,市统计局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1%人口抽样调查宣传工作协调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绵阳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宣传活动方案》,安排布置了1%人口抽样调查主城区近期宣传工作,落实相关单位和新闻媒体的宣传形式及主要内容。
  《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电视台等市级主要媒体每天滚动播放或刊载1%人口抽样调查标语口号广告词、公益广告片、国家统计局公告;并联合城管局,利用城区13个大型LED显示屏滚动播放1%人口抽样调查宣传标语口号、公益广告;通过绵阳党政参考手机报每周向全市手机用户群发1%人口抽样调查标语口号。
  各县市区、园区对抽中调查小区进行了集中、有效的宣传工作,如在调查小区张贴公告、海报、悬挂横幅、办专题板报,社区人员和小区物业在业主入户处进行现场宣传等方式;还创新制作温馨提示标语,并附上调查员及调查指导员本人照片,增强了调查对象的信任感,为顺利开展调查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
  五、入户摸底工作高效开展,顺利完成
  全市抽中的210个调查小区摸底工作已全面结束,做到了100%的入户。调查小区都按要求绘制了小区图,其中涪城区的电子地图全部采用百度3D地图绘制,地域清晰、范围清楚;科创区的小区图按专业绘图标准绘制。
  调查小区都编制了户主姓名底册,调查人员在入户过程中遵循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户主姓名底册编制规则,结合公安提供的户主信息、小区物业提供的住户信息、社区(村)自己登记的人员信息,实地逐户拜访清查核实,确保“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
  各县市区、园区也在摸底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优化提问技巧,琢磨小礼品赠送顺序,持有“双证”(社区(村)工作证、1%人口抽样调查员证)入户,自备鞋套,在提问过程中普及居民关心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知识,农村的医保政策等,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效果,降低居民(村民)对信息调查的抵触情绪。
  六、入户登记有序推进,质量评估开始启动
  目前,入户登记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国家平台已上报6000余户,上报率达30%。入户登记时间已经过半,全市上报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各地为保证数据质量,调查员把调查数据进行暂存,由各县市区专业人员审核合格后,统一进行上报,在11月15日之前一定能完成全市20000余户的入户登记工作。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为了更好的把控数据质量,市局要求各县市区、园区:一是要做到100%入户,要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确保数据真实无误;二是要时时监测上报数据,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等资料,分析其人口变动趋势,并对这些重要数据进行评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质量准确无误。其中涪城区的摸底数据采取边采边录、一录一审、现场保存、集中报送等方式,两人配合确保数据无错无漏。安县根据国家调查表自制了纸质表,在入户摸底时一并填写,后再由社区(村)审核存档,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根据平台上报的摸底数据,全市共20189户,其中空户1637户,占8.1%,出生395人,死亡289人。按抽样比推算,出生、死亡人口与近年来的人口自然增长趋势基本吻合。
  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反应慢,待机时间短,易死机。
  (二)平台、程序问题多,经常出现跳户、漏户的现象。出了问题多头协调,解决修正问题不及时。
  (三)被抽中的小区,多数为住宅小区,白天基本找不到人,调查员只能在晚上7点以后开始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员大部分为女同志,晚上回家不方便,也存在安全隐患。
  (四)整体看,在调查过程中存在一种趋势,越是文化水平低、年龄大的人群,配合度较高;越是文化程度高、年轻偏低的人员,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更高,配合度反而降低。农村入户情况较好,相互熟悉,配合度较高;社区特别是城中社区,人员复杂,迁移频繁,部分被调查对象不理不睬,敷衍了事,瞒报漏报,甚至怒目相视,拒绝入户现象较重,调查难度相当大。
  (五)整个调查工作要入户最少2次以上,摸底、正式调查、事后质量抽查等环节都需要入户,造成群众的厌烦情绪,对调查员入户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六)调查员即使经过专业培训,个人水平也有参差不齐的情况,在使用PDA录入的时候难免会有很多操作不当的时候,这就可能造成摸底数据和正式数据之间有所差距。
  (七)部分乡镇统计基础薄弱,工作人员几乎身兼数职,工作繁多。同时人员变动较快,业务一时上不了手。而村、社区能找到有人做就不错了,做不做得好还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