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288-365局长 张贵刚
(2016年1月22日)
各位记者、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现在,我对2015年绵阳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做简要介绍。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多重挑战,认真组织实施“两个一号工程”,坚持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改革开放、城乡统筹,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的良好发展态势。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0.33亿元,比上年增长8.6%,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提升1位。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0.0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58.9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1.35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为15.3:50.5:34.2,与去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一、农业保持平稳
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平稳,实现农林牧渔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65.06亿元、增长3.8%。粮食总产量220.90万吨,比上年增加4.97万吨,增长2.3%,其中:小春粮食产量52.06万吨,增长3.6%,大春粮食产量168.84万吨,增长1.9%。
二、工业提速升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提升3位。从重点产业来看:电子信息、汽车等八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累计实现产值1906.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4.5%,增长11.4%,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高1.9个百分点。从产品来看:全市重点监测的146种工业产品中,有88种工业产品增长,增长面为60.3%。
三、投资高位增长
2015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4.09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民间投资完成707.95亿元,增长9.0%,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5.37亿元,增长37.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54.24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54.48亿元,增长4.5%。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8.35亿元,下降5.9%。商品房施工面积1965.64万平方米,增长4.1%,其中:新开工面积399.86万平方米,下降26.0%。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39.33万平方米,增长12.0%。
四、消费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7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提升2位。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58.75亿元,增长20.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79.15亿元,增长11.4%;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6.27亿元,增长9.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4.99亿元,增长11.8%。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408.70亿元,增长14.4%。16大类商品零售中,仅有石油及制品类商品下降8.6%,其余15个大类均实现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85.81亿元,增长22.3%;汽车类实现零售额81.53亿元,增长11.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60.70亿元,增长21.0%。
五、物价温和可控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5%,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2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缩小0.4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上涨3.1%、衣着上涨2.6%、居住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0%、烟酒下降0.4%。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下降4.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下降3.4%。
六、城乡居民持续增收
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70元,比上年增长8.2%,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65元,居全省第3位,增速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9元,增长9.5%,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02元,居全省第5位,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8位。
总的来看,2015年全市上下克服了经济发展的诸多压力和挑战,成绩来之不易,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绵阳也存在结构调整困难、工业结构性产能过剩、投资规模扩大困难等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2016年是“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加快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的关键之年,全市突出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将更大地释放经济内在增长潜力,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等战略举措将不断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及新的商业模式快速成长,全市经济仍将保持增长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势头。
总之,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大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快发展,确保“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全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贡献绵阳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