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经济日报记者:2015年全市GDP增长8.6%,国民经济运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应该说是好于预期,请问张局长,主要表现有哪些特征?
张贵刚:
从全年主要数据分析,全市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速位次有所提升
全年GDP实现1700.33亿元,增长8.6%,总量居全省第二位,与紧随其后的市州差距明显拉大,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提升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提升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提升2位,其他经济指标也比上年有一定幅度的回升。
(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市委市政府预定的目标
2015年,全市GDP增长8.6%,超目标0.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4.09亿元,超目标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7%,超目标0.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超目标4.8个百分点;技改投资超目标2.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超目标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超目标1.0个百分点。
(三)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增长较快
全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5.3:50.5:34.2,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0.9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增速看: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9.3%,第三产业增长9.4%,第三产业增速快于一、二产业。服务业增长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服务业占比增加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不论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还是从理论的研究来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服务业比重都会有所上升,我市经济的发展也符合这一规律要求。
(四)科技城建设成效显著
科技城发展迅速,带动性强。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和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量的76.5%,同比增长7.8%,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比全市增速高4.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总量的73.5%,同比增长13.8%,增速比全市高0.8个百分点。此外,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全年新增2569家,总量达到7108家。科技城发展势头良好,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
2、四川日报记者:2015年全市经济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请问张局长,全市主要采取了哪些办法促进经济发展?
张贵刚: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经济局面,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两个一号工程”,狠抓项目投资,全市上下加力加劲,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一)全力打造“两新产业”推动工业提速升位
市委、市政府根据绵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及时出台了《绵阳市工业重点产业及布局方案》,确立了以“两新”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食品、化工等八大产业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点,明确了产业布局和发展主攻方向。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指导全市“两新”产业加快发展;此外,还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绵阳市工业重点产业及布局方案有关配套措施的通知》,进一步确保《方案》的具体落实。
(二)坚持抓项目强投资,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委、政府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协调经济工作,谋划和推进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2015年,全市引进项目439个,到位资金493.72亿元。为推动项目建设,市委、政府多次组织项目督查,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前往项目现场,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项目落地和项目建设。
(三)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为载体推进服务业发展
一是突出深度融合,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在各行业领域的普及应用,积极引导市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工业企业、特色农业企业建立平台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二是突出招大引强,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对接,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落户绵阳,用大企业支撑产业,全年共引进知名电商企业40余家。三是突出园区载体搭建,着力引导县市区、园区结合自身实际,建设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电子商务总部基地等电子商务集聚区。
(四)依法治统、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做到应统尽统
一是大力推进依法统计。强化统计执法监督,切实加强数据网络巡查力度,努力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二是着力夯实统计基础。积极推进统计规范化建设,促进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流程规范化、统计监督法制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手段现代化。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做到应统尽统。积极引导、鼓励达规未入库企业主动申报、如实申报,提高“四上”企业总体规模。四是深化统计改革。积极稳妥推进GDP核算、固定资产投资、能耗核算、城镇化统计等统计改革,收到了明显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