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公报


mobile288-365局长 张贵刚

(2017年4月21日)

各位记者、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现在,我对2017年一季度绵阳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做简要介绍。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的国内形势,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抓好全创试验,扎实推进“两个一号工程”,深入实施“项目年”活动,全市经济平稳开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比去年同期略有回升,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经省统计局审定,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8.48亿元,同比增长8.3%,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40.96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229.60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实现197.92亿元,增长9.1%。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

    一季度,全市春播作物面积总体稳定。小春播种面积29.31万公顷,增长0.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04万公顷,与去年同期持平;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1.31万公顷,增长0.4%。一季度,全市肉类总产量11.65万吨,增长1.2%,其中:猪肉产量7.70万吨,增长2.1%。生猪存栏247.10万头,增长1.0%;生猪出栏99.99万头,增长2.2%。

    二、工业生产增速加快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从重点产业看:八个重点产业产值增长13.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8.4%,汽车产业增长21.2%,新材料产业增长19.9%,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2.5%,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28.1%,生物产业增长16.8%,食品产业增长10.2%,化工产业增长15.6%。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9.73亿元,增长15.6%;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3.57亿元,下降5.7%。

    三、全社会投资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6.05亿元,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10.2%,居全省第15位。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5.63亿元,下降10.8%;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21.47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38.96亿元,增长11.7%。

    从房地产市场看: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7.65亿元,下降12.5%。商品房施工面积1527.88万平方米,下降7.3%。商品房销售面积107.90万平方米,增长20.4%。

    四、市场销售基本稳定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70亿元,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12.8%,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

    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177.43亿元,增长12.8%,乡村零售额73.27亿元,增长12.9%。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1.06亿元,增长12.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0.61亿元,增长12.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46亿元,增长12.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3.57亿元,增长12.7%。

    从热点商品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29.06亿元,增长20.9%;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6.72亿元,增长7.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20.55亿元,增长37.8%。

    五、消费价格涨幅平稳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分类别看:医疗保健上涨5.0%,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4.3%,衣着上涨4.1%,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3.5%,交通和通信上涨3.0%,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2.6%,居住上涨1.4%;受去年同期食品烟酒价格较高影响,今年1季度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8%。

    购进价格上涨较快。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1%,去年同期为下降5.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9%,去年同期为下降5.3%。

    六、城乡居民持续增收

    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0元,同比增长8.0 %,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18元,居全省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0元,增长9.4%,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44元,居全省第6位。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持续显现,新经济逐步成长,新动能逐步累积。综合判断,在稳中求进总基调指引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创实验深入推进,全市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